1)燥_余毒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原病式云。诸涩枯涸。干劲皴揭。皆属于燥。乃阳明燥金。肺与大肠之气也。盖风热火。同阳也。寒燥湿。同阴也。然燥金虽属秋阴。而异乎寒湿。反同其风热也。故火热胜。则金衰而风生。风热胜。则水竭而为燥也。燥之为病。皆属燥金之化。然能令金燥者。火也。故系辞曰。燥万物者。莫乎火。夫金为阴之主。为水之源。而受燥气。寒水生化之源。竭绝于上。而不能灌溉周身。荣养百骸。色干而无润泽皮肤者。有自来矣。或大病克伐太过。或吐利津液内亡。或养生误饵金石。或房劳致虚。补阳燥剂。辛热太多。皆能偏助狂火而损真阴。阴中伏火。日渐煎熬。血液衰耗。使燥热转甚。而为诸病。在外则皮肤皴揭。在上则咽鼻生干。在中则水液衰少而烦渴。在下则肠胃枯涸。津不润而便难。在手足则痿弱无力。在脉则细涩而微。此皆阴血为火热所伤。法当治以甘寒滋润之剂。甘能生血。寒能胜热。阴阳滋而火杀。液得润而燥除。源泉下降。精血上荣。如是则阴液宣通。内神茂而外色泽矣。

  盛启东云。浚治之法。其理不出乎滋荣润燥。流通血气而已。且人身之中。水一火五。阳实阴虚。皆缘嗜欲无节。以致肾水受伤。虚火为患。燥渴之病生焉。或前后秘结。或痰在咽喉干咯不出。此皆津液不足之故。而火动元伤。肾虚恶燥也。理宜补养水中金。使金水相生。出入升降。浚泽流通。何燥之有。

  喻嘉言曰。燥之与湿。有霄壤之殊。春月地气动而湿胜。秋月天气肃而燥胜。故春分以后之湿。秋分以后之燥。各司其正。奈何内经独遗燥气。详病机诸气郁。皆属于肺。诸痿喘呕。皆属于上。二条明指燥病而言。生气通天论谓秋伤于燥。上逆而咳。发为痿厥。燥病之要。可一言而终。只缘内经失却长夏伤于湿句。致误传秋伤于燥为伤湿。而解者竞指燥病为湿病。宜乎经旨之不明也。戴人有云。休治风兮休治燥。治得火时风燥了。斯治燥之要。亦一言而终也。老人多有大便后寒热。发作有时。颇似外感。实非外感也。大便努挣伤气。故便出则乘于阳而寒。顷之稍定。则阳胜阴而热。若果外感之寒热。何必大便后始然耶。世医遇此证。每谓湿热内蕴。而用滑利之剂以驱之。不知瘦人身中。以湿为宝。有湿则润。无湿则燥。今指燥为湿。是欲出而反闭其户也。

  石顽曰。夫燥有脏腑之燥。有血脉之燥。燥在上必乘肺经。故上逆而咳。宜千金五味子汤。

  若外内合邪者。千金麦门冬汤。风热心烦。脾胃热壅。食不下者。千金地黄煎。积热烦渴。日晡转剧。喘咳面青。能食便秘者。生地黄煎主之。燥于下必乘大肠。故大便燥结。然须分邪实津耗血枯三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dxs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