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积聚_余毒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经云。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。络血之中。血涩不得注于大经。血气稽留不得行。故宿昔而成积矣。

  有身体髀股皆肿。环脐而痛。名曰伏梁。此风根也。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。肓之原在脐下。故环脐而痛也。不可动之。动之为水溺涩之病。

  病胁下满气逆。二三岁不已。名曰息积。此不妨于食。不可灸刺。积为导引服药。药不能独治也。按息积乃气息痞于胁下。不在脏腑营卫之间。积久成形。气不干胃。故不妨于食。

  妇人重身。大积大聚。毒可犯也。衰其大半而止。过乃死。

  肠覃。寒气客于肠外。与卫气相搏。气不得营。因有所系。癖而内着。恶气乃起。肉乃生。其始生也。大如鸡卵。稍以益大。至其成如怀子之状。久者离岁。按之则坚。推之则移。月事以时下。此其候也。

  石瘕。生于胞中。寒气客于子门。子门闭塞。气不得通。恶血当泻不泻。以留止。日以益大。状如怀子。月事不以时下。皆生于女子。可导而下。

  金匮云。奔豚病。从少腹起上冲咽喉。发作欲死。复还止。皆从惊恐得之。

  惊则伤心。恐则伤肾。心伤气虚。而肾邪乘之。从少腹起上冲咽喉。肾脉所循之处也。其水邪逆上凌心。故发作欲死。少顷邪退还止也。

  奔豚。气上冲胸。腹痛。往来寒热。奔豚汤主之。气上冲胸腹痛者。阴邪上逆也。往来寒热者。邪正交争也。奔豚虽曰肾积。而实冲脉为患。

  冲主血。故以芎、归、芍、草、苓、半、生姜散其坚积之瘀。葛根以通津液。李根以降逆气。并未尝用少阴药也。设泥奔豚为肾积而用伐肾之剂则谬矣。即使果有水气凌心。不过桂、苓之类。千金成法可师。不必如东垣奔豚丸之用巴豆、乌、附等耗水伤津药也。

  心胸中大寒。痛呕不能饮食。腹中寒。上冲皮起。出见有头足。上下痛而不可触近。大建中汤主之。

  大寒填塞于胸膈之间。不能出纳。是以痛呕不能饮食也。腹中有寒。则汁沫溢于肠胃之外。

  是以上冲皮起。出见有头足。痛不可触。乃有形之积。聚于空郭之间。故当大建其中。使邪不敢内干于藏也。干姜、人参、胶饴大温补其中土。蜀椒补心气而散胸中之寒。又能消皮肤中之阴聚。总取其辛散耳。

  胁下偏痛发热。其脉紧弦。此寒也。以温药下之。宜大黄附子汤。

  胁下偏痛发热。其脉紧弦。寒在厥阴少阴之分也。邪在下。当从下解。然寒邪之在阴分。故当以温药下之。附子驱少阴之寒。细辛达厥阴之气。用大黄通泄其积。此寒热并施之妙用也。

  寒气厥逆。赤丸主之。

  寒气逆于上下。则阴阳之气不相顺接。是以厥逆而不知也。乌头驱上逆之寒。茯苓导心气下降。细辛发肾气上升。半夏散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dxs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