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气_余毒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沙篆曰。经云。诸痛皆因于气。百病皆生于气。子和曰。天地之气。常则安。变则动。人并天地之气。五运佚侵于外。七情交战于中。是以圣人啬气如持至宝。庸人役物而反伤太和。此轩岐所谓诸痛皆因于气。百病皆生于气。遂有九气不同之说。气本一也。因所触而为九。怒喜悲恐寒热惊思劳也。盖怒则气上。怒则气逆。甚则呕血及餐泄。故气上矣。喜则气缓。喜则气和志达。营卫通利。故气缓矣。悲则气消。悲则心系急。肺布叶举。而上焦不通。营卫不散。热气在中。故气消矣。恐则气下。恐则精却。却则上焦闭。闭则气还。还则下焦胀。故气不行矣。寒则气收。寒则腠理闭。气不行。故气收矣。炅则气泄。炅则腠理开。营卫通。汗大泄。故气泄矣。惊则气乱。惊则心无所根据。神无所归。虑无所定。故气乱矣。劳则气耗。劳则喘息汗出。外内皆越。故气耗矣。思则气结。思则心有所存。神有所归。正气留而不行。故气结矣。尝考其为病之详。变化多端。如怒气所至为呕血。为餐泄。为煎厥。为薄厥。为阳厥。为胸满胁痛。怒则气逆而不下。为喘渴烦心。为消瘅。为肥气。为目暴盲。耳暴闭。筋缓。发于外为痈疽。喜气所至。为笑不休。为毛革焦。为内病。为阳气不收。甚则为狂。悲气所至。为阴缩。气并于肺而肝木受邪。金太过则肺亦自病。恐伤肾。肾属水。恐则气并于肾而心火受邪。水太过则肾亦自病。思伤脾。脾属土。思则气并于脾而肾水受邪。土太过则脾亦自病。寒伤形。形属阴。寒胜热则阳受病。寒太过则阴亦自病。热伤气。气属阳。热胜寒则阴受病。热太过则阳亦自病。凡此数者。更相为治。故悲可以治怒。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。喜可以治悲。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。恐可以治喜。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。怒可以治思。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。思可以治恐。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。凡此五者。必诡诈谲怪。然后可以动人耳目。易人视听。若胸中无才识之人。亦不能用此法耳。

  丹溪云。冷气滞气逆气。皆是肺受火邪。气得炎上之化。有升无降。熏蒸清道。甚则转成剧病。局方类用辛香燥热之剂以火济火。咎将谁执。气无补法。世俗之言也。以其为病。痞满闷塞。似难于补。不思正气虚者不能营运。邪滞着而不出。所以为病。经云。壮者气行则已。怯者则着而成病。苟或气怯。不用补法。气何由行。气属阳。无寒之理。上升之气。觉恶寒者。亢则害。承乃制也。气有余。便是火。自觉冷气从下而上者。非真冷也。盖上升之气。自肝而出。中挟相火。自下而上。肾热为甚。火极似水。阳亢阴微也。

  喻嘉言曰。人之体中肌肉丰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dxs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